设备高效运转,员工干劲“满格”,冬日里的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生产如火如荼,一派繁忙景象。
日前,随着一声汽笛长鸣,满载7400吨玉米的“长鑫25”轮缓缓停靠在鲅鱼圈港区粮食码头。只见码头工人熟练地从低压岸电桩中拔出一根电缆,插入船上的受电设施,轻按开关,船用柴油机的轰鸣声逐渐归于平静。
作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,营口港是岸电使用“大户”。自2024年4月全面启动高压岸电系统应用推广以来,营口港加速推进低压岸电扩容改造,于12月下旬完成粮食码头31#—33#泊位、36#—38#泊位的低压岸电扩容改造。该项目的投入使用,标志着营口港全面推广应用高、低压岸电系统,在节能减排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。
据了解,船舶电力供应主要采用燃油发电的方式,深水港码头停靠船舶以中大型货船居多,船舶靠港停泊后,仍需燃油发电机高速运转为其负荷供电,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。因此,加强岸电的建设、推广和使用,对治理船舶大气污染、保护水资源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“岸电系统包括船载装置和岸基装置,是一种在船舶正常营运期间,港口向船舶供电的设备,就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,让船舶靠泊期间使用电力维持运转,不仅保护环境,还能节约成本。”营口港水电公司船舶供应部经理张磊介绍说。
营口港码头岸电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变频技术,可在船载发电机不停机的状态下,使船舶带负荷并网,达到船电与岸电的无缝切换,实现不间断供电,为到港船舶提供6000伏/50赫兹或400伏/50赫兹两种频率的电源。
“为更好地服务港口岸电使用,我们成立了岸电设施运维队伍,不仅对供区内岸电装置进行常态化巡检维护,还为客户和过往船舶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。”营口港水电公司副总经理张伦说。
营口港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,坚持“双碳”战略引领,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码头建设,不断加大岸电应用宣传力度,对使用岸电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,保障优先靠泊。到去年底,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岸电接电箱已覆盖31个泊位,其中高压岸电系统覆盖25个泊位,低压岸电系统覆盖6个泊位,服务船舶115艘次,接电总量113.5万千瓦时,接电时长达2969小时。